智慧物流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智慧物流分会 > 工作动态 > 详情

12家央企联手共建北斗产业生态,为道路运输精准“导航”

文本来源:上海证券报、央视网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3日17:24 中物联智慧物流分会

近日,由12家央企发起的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正式在北京开通运行。该平台旨在进一步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标志着中央企业北斗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

该平台是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和推动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由兵器工业集团、航天科技、中国电科、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电子、国机集团、中国商飞、中国通号、中国铁建、中交集团等12家中央企业,共同倡议发起成立的公益性组织。兵器工业集团担任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的首届理事长单位。中央企业是我国北斗应用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央企业北斗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快速发展,投入使用的北斗终端套数快速增长,2019年新增20%。

支撑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升级

目前,兵器工业集团联合中国移动、中国电科等央企,正在抓紧建设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应用服务平台,将有力推动北斗高精度、短报文服务与5G、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创新,形成北斗全球竞争新优势,支撑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升级。

按照计划,下一步,中央企业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将着力提升创新力、增强竞争力、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中央企业、科研院所、研究机构、金融企业等主体加入,加快构建北斗创新生态,共同推动我国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确保国家时空信息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目前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已于4月初如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待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

一旦成功升空,届时北斗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将提供有源、无源定位服务两种技术体制,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服务 。

北斗赋能道路运输

2022年1月,我国工信部发布《关于大众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大众消费领域打造成为北斗规模化应用的动力引擎,形成北斗与5G 、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系统解决方案,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众消费领域北斗产业链和供应链”。

民用示范,是我国推动北斗系统成功产业化的“关键一招”。由于90%的卫星导航民用用户集中在交通运输系统,率先在营运车辆数量超千万的道路运输行业推广应用,有利于北斗系统迅速实现规模效益,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011年10月,交通运输部和总装备部在京联合开启了“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 实施工作,成为第一个启动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示范工程。该项目涉及“两客一危”运输车辆(包括旅游包车、长途班线客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应急保障车辆、重载普货车辆等重点营运车辆,通过北斗系统提高运输过程超速、疲劳驾驶、非法运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控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减少交通事故,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验证北斗系统性能指标。该项目被称为“示范中的示范”,承载着探索北斗“军民共建共管共用共赢”新思路的厚望。

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推动下,“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简称“全国货运平台”)于2013年1月起投入使用。该平台是12吨以上重载货车的国家级监管平台,由北京中交兴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相关负责人介绍, “平台具备‘三个自动’功能,融合北斗技术,针对超速、疲劳驾驶等情形及时向司机或有关部门提供自动提醒、自动转发、自动报警等服务,有效提升道路安全水平。”

根据《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进入运输市场的总质量12吨及以上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应当于2015年12月31日前全部安装、使用北斗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道路货运车辆公共平台。

2019年9月,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指出,网络平台应自行或者使用第三方平台对运输地点、轨迹、状态进行动态监控。

对于货车司机来说,安装、使用北斗卫星定位装置可使运输更加安全。对比其他定位系统,“北斗”系统不仅提供位置、导航等基本功能,还提供通信功能,提供全球独家的短报文服务,北斗三号每次可短信1000个汉字,还可以传图像、打语音电话。而且,北斗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增加了高轨道卫星,卫星越高抗遮挡能力就越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性能更有优势。

为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保障经营风险、保障货车司机安全,车联网设备是对“北斗”定位的一种技术补充,可用于车辆道路偏离预警,道路安全预警,以及在遭遇突发情况时候作为辅助定位手段对车辆安全进行保障。

网络货运平台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实现高效率的车货匹配,精准定位则是其中最基础的数据源之一。网络货运平台高精度的围栏应用也是依靠强大的定位系统。当车辆进出收、发货地围栏区域时,中储智运可以对收、发货人进行提醒,以便合理安排装卸计划,同时提醒司机及时操作确认收、发货。平台依据定位为所有在途车辆分别预测距离最短、收费最少、速度最快等多条运输线路,方便司机任意选择熟悉的路线行驶,当定位轨迹发现车辆严重偏离线路或长时间停留,便会进行在途预警,由专业客服与司机取得联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由此可见,北斗定位系统作定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已在诸多物流场景下应用多年,成为网络货运平台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北斗”的全面爆发,网络货运平台通过运用“北斗”定位系统,做好司机运输途中的安全保障,做到更加精准的货物在途轨迹与状态监控,以精准高效的服务赋能行业发展。

截至目前,全国货运平台已经累计提供驾驶风险提醒服务超过80亿次,对超速的纠正率超过96%,疲劳驾驶的纠正率达到41%。公安部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9年,重大交通事故下降了92%,重载货车万车事故数下降了36%,万车死亡人数下降了40%。以北斗为“芯”的货运平台,积极促进了我国道路安全的持续改善。

另一方面,在政策支持下,全国货运平台的发展过程,也对北斗的产业化,以及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起到了突出贡献。通过在货运行业的大规模应用,北斗芯片价格最低降到了个位数,极大降低了北斗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门槛。

随着北斗技术的持续创新,北斗行业应用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全国已有800多万辆道路营运车辆、4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8万辆公交车、3200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全国4万余艘渔船安装北斗,累计救助渔民上万人;借助北斗系统,突发重大灾情上报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应急救援响应效率提升2倍;基于北斗的物流数字化体系,助力我国货车空驶率下降5%左右,节省年均上千亿元的燃油损耗,减少1000多万吨碳排放;基于北斗的高精度服务已用于精细农业、危房监测、无人驾驶等领域。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北斗成功实现了“三步走”战略。随着北斗三号的成功组网,精准时空服务正逐渐取代位置服务,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未来,北斗PNT(定位、导航、授时)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移动网、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产业生态体系极大拓展。在民用示范工程推动下,北斗产业也将向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中国新时空服务体系大步迈进。


文本来源:上海证券报、央视网 责任编辑:中物联智慧物流分会